赎买模式的严重后果

    来源:新闻资讯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4-02-28 22:13:06    

  “车轮下的腐败”是剜不了根的毒瘤,所以,每每有关公车改革的消息,总会引起人们的想象和期待。比如,前段时间一则厅局级及以下干部将取消专用公务车的消息,就重新燃起了舆论对车改的热情。日前,有新闻媒体报道,公车治理16年来,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-2000亿元。

  这篇报道点出了问题的要害,车改之所以推不下去,根子在于没有去触碰特权,反而用纳税人的货币去“赎买”或者“诱使”官员放弃行使乘坐公车的特权。这怎会是?但这样做,据说是因为改革不是空中楼阁,要考虑实际,而公务员的实际是,权力大,待遇低,因此,若不想要官员们以权谋私,纳税人就应该多出些钱,作为官员廉洁从政的补偿。

  初看起来,似乎也说得过去。官员作为既得利益者和社会的特权阶层,谁也不愿“平白无故”地放弃或损失已经到手的利益。搁在你我身上,肯定也不干,这不是思想高尚不高尚的问题,而是人性和利益使然。改革初期,经济学家也严格论证了在一个管制和特权盛行的社会,用体制外资源(金钱)购买体制内资源(权力)是一个可行的选择,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。所以,从中国改革的实际进程来看,这种“赎买”的改革方式一直很流行,并非仅仅车改如此。

  不过,有两点需要说明:首先,改革初期的权钱交易(即赎买)范围还不是很大,程度更无法与现在相比,而从实际效果看,的确有利于打破僵化的体制;其次,改革的对象还不是公务员队伍本身。可即使这样,由于赎买的代价很高,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腐败,从而使之不具有法律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,权钱交易只能是一个悄悄进行的过程。

  现在,当赎买以一种政府政策的方式公开推行,而且范围面向某个地区某个领域的整个公务员阶层,能想象,会产生怎样的后果?它等于以改革的名义确认公车私用乃至为合法,甚至还成了某些地方公车改革的一大成果。如果对政府的改革都采用这种模式,无疑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。

  其一,不断以赎买方式作为限制、取消公务员特权的手段,短期内或许很合算,但持续不断的增加的赎买项目,最终会使整个财政不堪重负,甚至有被拖垮的可能。

  其二,公务员群体既是这些改革的对象,同时又是其决策者和操作者,但作为利益团体,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偏好,为满足其利益偏好而用赎买的方法,将会导致一个荒谬的结论,即腐败是应该的,不腐败反而不应该,从而客观上鼓励他们去腐败。

  其三,公务员是公共服务、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等公共品的生产者,事实上,可以把公务员看作是权力这种资源的垄断者,从而,他也就具有一切垄断者所具有的通病,即用质次价高的产品谋取垄断利润。既然官员们靠垄断权力卖高价钱是合法的,那么其他垄断者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可以。所以,根本就不应该反垄断。

  最后,如果赎买策略使用过于频繁,会在权力体系内产生一种自我强化机制,有可能对部分官员产生负效应,使其更加缺乏对自身权力性质的正确认识。特别是,如果每一次改革都是以官为本,以权为本,那么,必然会强化官本位传统和特权体制,这样,纳税人为得到本来属于自身个人的权利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,从而致使改革成果大打折扣。(邓聿文 《学习时报》副编审)

  ① 华商报、华商晨报、新文化报、重庆时报、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、音视频)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,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标注明确来源,例:“华商网-华商报”。

  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别的媒体,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  即日起,华商全媒体11个平台开通“3·15”线索征集渠道,欢迎众多购买的人爆料,华商全媒体将全力为消费者维权。

体育电子平台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体育电子app小程序

扫一扫进入小程序

版权所有©体育电子平台官方app
本网站中的文章(包括转贴文章),图片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
网站地图